箜篌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乐器,因为大小不同的缘故,这种乐器最少的有五根弦,最多能够达到二十五根,目前认为箜篌的鼻祖就是崔君芝,那么箜篌怎么读呢?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箜篌怎么读
箜篌的读音为kōng hóu,它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弹弦乐器,除宫廷使用以外,民间同样有流传,但在十四世纪后逐渐推出历史舞台,明代后失传,只是后人只能通过浮雕、笔画看到箜篌的模样,这种乐器在唐朝时期最为鼎盛,箜篌的演奏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。
我国的箜篌于盛唐时期流传到了朝鲜、日本等国家,现如今日本的奈良东大寺中依旧保存着两架唐朝时期的箜篌残次品,根据对历史的查究来看,早期的卧箜篌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,和古琴属于同源,但是它的共鸣箱面板上面有和琵琶类似的品位。
箜篌和竖琴的区别
1.外形区别
箜篌和竖琴的外形并不相同,箜篌有双排琴弦,而竖琴则是单排弦,两者的共鸣箱也有区别,箜篌的共鸣箱为琵琶状,琴柱往往为方形,而竖琴的共鸣箱则是长匣状,琴柱则是圆柱状。
2.音色区别
箜篌的音域特别的广,呈现出的音色清澈又十分的柔美,有着极强的表现力,因此时常被使用在重奏、独奏或者是歌舞伴奏中,而竖琴的音色相较于箜篌来看会显得更加的醇厚,和其它乐器的相容度非常好。
3.技法区别
现代箜篌的使用技法上有很大程度是借鉴了竖琴的手法,两者虽然看起来都是使用双手弹奏,但是箜篌却没有单排竖琴的压颤技法,而竖琴则没有箜篌在弹奏时用后拍共鸣箱的技术,可谓是各有千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