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阳明,字仲弓,号阳明,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军事家和教育家,他的思想主张以“致良知”为核心,强调人的内在道德感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。王阳明的思想深受后世影响,被誉为“心学之祖”,下面分享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,一起来看看吧。
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
1、《大学》之所谓“格物致知”,即《中庸》之所谓“明善”也。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,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,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。
2、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,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,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。
3、猝临盘错,盖非独以别利器,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。
4、道之全体,圣人亦难以语人,须是学者自修自悟。
5、敌人只要心中生疑,这仗就赢了。
6、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。
7、耳朵不能听是非,省了多少闲是非;口不能说是非,又省了多少闲是非;心知道是非就够了。
8、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,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一,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。
9、夫志于为利,虽欲其政之善,不可得也。志于行道,虽欲其政之不善,亦不可得也。
10、格者,正也,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。正其不正者,去恶之谓也。归于正者,为善之谓也。
11、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,始知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。
12、静并非不动,动也并非不静。戒慎恐惧就是念头,为何要区分动和静?
13、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,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,一旦如此,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。
14、君子悔以迁于善,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。
15、良知,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。
16、良知提醒我们,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,对万物说,我爱着你的爱,痛着你的痛,伤悲着你的伤悲,快乐着你的快乐。
17、良知在我,操得其要,譬犹舟之在舵。
18、量力可行即行,可止即止。
19、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,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“良知”,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。
20、面对外来评价,尤其是毁谤时,非但不要动怒心,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。
21、且于动处加工,勿使间断。动无不和,即静无不中。
22、亲情与生俱来,如果真能抛弃,就是断灭种性。
23、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,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,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,才能成就自己。
24、人人都是圣人,谁也不比任何人差。
25、人之善恶,由于一念之间。
26、赏及微劳,则有功者益劝;罚行亲昵,则有罪者益警。
27、生死关容易过,可心上的关却难过。
28、省吏不如省官,省官不如省事;凡今作事,贵在谋始。
29、圣人只是一能之尔,能处正是良知。
30、世人以落第为耻,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。
31、是有意于求宁静,是以愈不宁静耳;夫妄心则动也,照心非动也。
32、虽惊风巨浪颠沛不无,尚犹得免于倾覆者也。
33、随时随地而变化、变通,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。
34、天理固然在心中,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,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,天理就很难显现。
35、天理是在心中,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,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,可却被蒙蔽了。
36、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,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。
37、天下之事,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;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。
38、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,不要做缩头乌龟,否则就是活千年,不过是千年的禽兽。
39、唯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,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。
40、惟圣人而后能无悔,无不善也,无不诚也。
41、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,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。
42、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,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。
43、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44、心如明镜,物来则照,不要刻意去追求。
45、心狭为祸之根,心旷为福之门。
46、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,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,就是:心即理。
47、信步行来皆坦道,凭天判下非人谋。
48、要在深信弗疑,力田而不顾,乃克有成耳。
49、一念抱持,成圣之要。
50、一切真理都在心中,所以不需外求。
51、役者以力,仕者以道;力可屈也,道不可屈也。
52、用之则行舍即休,此身浩荡浮虚舟。
53、御外之策,必以治内为先。
54、真理已在心中,我们去实践,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,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。
55、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,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,就都能成功。
56、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,那就符合天理,谁说君子不能谈利?
57、知行合一之学,吾侪但口说耳,何尝知行合一邪?
58、知轻傲处,便是良知;致此良知,除却轻傲,便是格物。
59、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
60、昨日衣蟒戴玉,大家都说荣耀,可脱衣就寝,只是一身穷骨头,何曾添得分毫?所以,荣辱不在人,人自迷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