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在历史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,充分展现出中国人缅怀祖先并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,它是表达感恩的一种重要行为,那么清明节有几种叫法呢?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清明节有几种叫法
1.三月节
清明节之所以有“三月节”这个别称,主要是因为清明节在农历三月,《月令·七十二侯集解》中记载“三月节……物至此时,皆以洁齐而清明矣”,这里的三月所具备的含义是夏历三月,因此才得名三月节。
2.行清节
行清节同样是清明节的别称之一,因为清明是仲春与暮春相交的日子,还具有人文以及自然这两种特点,所谓的“行清”并不是指踏青,而是一族人约定好时间一起去扫墓,因此清明节才会被称为行清节。
3.踏青节
传闻大禹治水后,人们使用类似于“清明”的话来庆贺水患得到了治理,天下终于太平,彼时的人还会因此四处观赏没有水患的景象,根据《晋书》中的记载来看,每年春天,人们就会结伴而行,到郊外去赏美景,这种风俗在唐宋时期非常兴盛,借助扫墓之余全家老幼在山野之间游乐别有一番滋味。
4.祭祖节
清明节叫祭祖节和节日本身的习俗有关,它是清明节习俗的核心,有的地方将其称为“扫山”、“拜山”等,这是出于对先人的尊敬,一般清明节上午就会外出扫墓,对坟墓进行休整,并燃烧纸钱、供奉祭品,将四周的杂草清除,给坟头添上新土,最后扣头祭拜。
5.植树节
清明节又被称为“植树节”,这种说法源自于时节的特殊性,清明前后气候环境怡人,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植物成长,种植树苗的成活率会大大提升,因此就出现了清明节植树的习俗,并衍生出清明节为“植树节”的说法。